三苏祠是苏洵、苏轼、苏辙父子的故居,座落于眉山城内西南纱縠行,元代延祐年间改宅为祠。明代洪武二十九年(1396)增修扩建,《四川通志》载:“三苏祠,在州治西南,即纱縠行苏洵故宅,元代为祠,洪武间重修”。明代末年,三苏祠毁于兵乱战火,仅存“五碑一钟”:即洪武二十九年(1396)《苏东坡盘陀画像碑》一通、成化二十一年(1485)许仁《眉山八景诗碑》一通、嘉靖九年(1530)赵渊《三苏先生祠记碑》一通、《马券碑》二通和天顺元年(1457)铁铸钟一口。它们与三苏祠有着怎样的渊源呢?在此作一介绍:
苏东坡盘陀画像碑
乐哉子瞻,居水中坻。野衣黄冠,非世所羁。
横策欲言,问者为谁。我欲褰裳,溯游从之。
有叩而鸣,亦发我私。人曰吾兄,我曰吾师。
李伯时笔 子由词
元祐五年五月十六日
黄庭坚赞词:
元祐中龙眠李伯时作东坡先生画像
元符中江南黄庭坚赞:
子瞻堂堂,出于峨眉,司马严扬。金门石渠,阅士如墙。上前论事,释之冯唐。言语以为阶,而投诸云梦之黄。东坡之酒,赤壁之笛,嘻笑怒骂,皆成文章。解羁而归,紫微玉堂。子瞻之德,未变于初,而名之曰元祐之党,放之珠崖儋耳,方其金门石渠,不自知其东坡赤壁也;及其东坡赤壁,不自意其紫微玉堂也;及其紫微玉堂,不自知其珠崖儋耳也。九州四海,知有东坡,东坡归矣,民笑且歌。义形于色,为国山河,一朝不朝,其间容戈。至其一丘一壑,则无如此道人何!
因为这是一通翻刻的碑,原碑年代不详,碑的下角有一段文字:
洪武丙子孟冬谷旦,奉训大夫眉州知州赵从矩更石。儒学正丁济篆额,训导张迪书,朱安镌。
眉山八景诗碑
《眉山八景诗碑》是明代成化二十一年(1485),眉州知州许仁为眉山八处名胜撰写的诗。保存于三苏祠前厅碑亭。据民国十二年《眉山县志》记载:“许仁,广东高安,进士。成化十五年任州事。修学校,创聚秀亭以诲生徒考。后迁从四品秩。时老泉墓经元荒乱失所在,躬亲寻觅,往返于治东北山,原有诗碑见富顺场广福寺。著《眉州八景诗》”。三苏祠《苏池瑞莲》为眉山八景之首。
三苏先生祠记碑
《三苏先生祠记碑》为嘉靖九年(1530)赵渊撰文,徐钰书。保存于三苏祠前厅碑亭。赵渊,浙江临海人,时任四川布政司左参政。文中赞誉三苏父子的“道学功业,节义文章”,记载了察院练塘丘道隆,命眉州新任太守莫钝维修三苏祠的起因和经过。正文前有“赐进士亚中大夫四川布政司左参政临海赵渊撰,赐进士嘉议大夫四川按察使余姚胡东皋篆”。正文后有“乡后进工部员外郎吴庆寅、南京户部主事吴嘉祥、中书科中书舍人万元、直隶广德州知州许俨立石”。
三苏先生祠记
自宋群辟,笃养多士。于时道学功业,节义文章,勃如也。极其盛,父子、昆弟、祖孙、伯侄,若程氏、胡氏、吕氏、范氏、岳氏、苏氏,相望不绝。苏氏眉人,其父子昆弟文章今在此,比渊偶坐明月中,使二三子取次朗诵,敛衽而听焉。中若老吏断狱,隐伏毕见;若骁骑行沙漠间,猝莫敢犯,此其老泉已乎!泛泛乎骊龙出海,飘飘乎鹤在片云,此其东坡已乎!澄湖浸天,轻舟自在;平沙细草,暖烟乍凝,此其颍滨已乎!以言乎气,老泉其浑也;以言乎才,东坡其雄也;以言乎理,颍滨其近也。盖皆有以尽天下之故,挽秦汉之风也。乃其先见,协助耆龟,孝友通诸神明,信惠被诸鸟兽,忠节贯诸日月。惜夫,施之未既也。是故与之将也,必为岳也;相也,必为吕为范也。要之,其卒也,必不负宋也。然则以纵横短之者,若之何?曰张仪、孙武之徒,彼固弗之取也。有曰颜、孟者然乎?曰二程氏在焉,吾又安敢阿其所好哉!
马劵碑
明代《马券碑》,现存二通,具体刻制时间不详。碑文为苏轼《马券》文一篇,苏辙《方叔来别子瞻,馆于东斋。将行,子瞻以赐马赠之,方叔作诗,次韵奉和》诗一首,黄庭坚《赠李方叔》文一篇。保存于三苏祠碑廊。
马券
元祐元年,予初入玉堂,蒙恩赐玉鼻骍。今年出守杭州,复沾此赐。东南例乘肩舆,得一马足矣。而李方叔未有马,故以赠之。又恐方叔别获善嘉马,不免卖此,故为出公据。四年四月十五日,轼书。
宋哲宗元祐元年(1086),苏东坡得到了皇帝赏赐的名马玉鼻骍。元祐四年(1089)三月,苏东坡出任杭州时,皇上又赐名马一匹。此时,弟子李方叔落第返乡,于是苏东坡赠予其御马一匹,并附“马券”,即马的凭条和说明。此举得到苏辙和黄庭坚的赞誉。
苏辙诗:
方叔来别子瞻,馆于东斋。将行,子瞻以赐马赠之方叔。作诗次韵奉和
小床卧客笑元龙,弹铗无鱼下舍中。
五马不辞分后乘,轻裘初许弊诸公。
随人射虎气终在,徒步白头心颇同。
遥想据鞍横槊处,新诗一一建安风。
铁钟
铁钟为四川雅州名山(今雅安名山县)人刘可海捐铸。刘可海送儿子刘秩从学于眉郡庠生徐洵,借此拜谒三苏先生祠堂。因景仰宋代名贤、文章宗主三苏父子,在眉州官员和乡绅们的见证下,捐铸铁钟一口。从铁钟的外形上看,钟高1.1米,口径0.78米。钟钮龙形,纹饰分四层,依次为双层莲瓣纹与缨络纹、卷草纹、主题文字以及旋纹。为了保护铁钟,避免人为敲击和损坏,2019年底,三苏祠已将铁钟移至东厢房作为历史文物供游客参观,在存放铁钟的飨殿前安放新铸的“苏氏家训钟”一口。明代铁钟铭文如下:
四川雅州名山邑延镇乡世人刘可海,送子刘秩从学眉郡庠生徐洵,适遇三苏先生祠,其势巍然,有宋名贤,文章宗主,有以启人景仰之思,反无所舍乎?是海诚心恭扣三苏先生,遂舍财铸大钟一口,以为思圣之心,昕夕礼神之节云。
郡守李宁 节判向守中 莲慕田福 司正陈铎 司训王祯 典科徐滨
舍财世人刘可海 同缘韩氏二 詹氏三
子 刘永琦 刘添俸 刘添政 刘永泰 刘添爵 刘添盛
造钟匠人周必福
眉州中多悦主人黄铎 陈伯通 梁金
天顺元年十月吉旦造
计云枚一口
三苏祠幸存的“五碑一钟”是三苏祠的珍贵文物,也是三苏祠历史的见证。
下一篇::奇池荷极盛 岁在兆科甲
|
|
||
|
|
||
|
|
||
|
|
||
|
|
||
|
|